close

 

 

通常一部好萊塢拍的熱門片,有了成功的第一部之後,就會趕緊規劃續集,然後打鐵趁熱持續推出。通常一部愛情片,也許不需要太多特效,也不用太多戰鬥場面,為了吸引目光,就不需要找很多美麗的景致陪襯,或者浪漫,灑狗血,高潮迭起衝突不斷的場面來吸引觀眾的目光。

 

但是有了規則,就是會有被打破的機會,沒有太多場面,沒什麼衝突,淡淡的愛,大部分只有男女主角的對話,這樣的劇本設計,應該連投資者都沒啥興趣吧,而在十八年前的1995,就這樣蹦出了這一部片『愛在黎明破曉時 before sunrise』

 

 

故事其實很簡單,男女主角因同搭火車而認識,兩個居住在不同國家的年輕人,意外的投緣,在車上聊到忘我,以至於男主角在維也納下車時,還邀了女主角,希望可以度過隨性遊走在維也納街頭的一晚,然後兩個人就邊走邊聊的,直到分離的時間。

 

感覺似乎很單調,但卻意外的豐富,男生是一個想像力十足的演說高手,女生則是有許多對生活感觸的實行家,兩個從天南說到地北,像是怎麼樣都沒辦法停住,這之間有互有認同的時候,也會彼此調侃,甚至不認同的狀態,卻又無損兩人隨著分秒的相處而增加的感情,只能說有緣千里一線牽,不過也是命運的捉弄,電影在兩個人離別後的這一刻結束,開放式的結局,讓觀眾自行去發揮聯想,成了看完之後足以成為新話題的梗。

 

之後的第二部,已經是九年之後,兩個人是否從那天開始,有了美好的愛情童話,成了一個焦點,不過幸而並非如此八股,接著又隔了九年的2013年,原版人馬重新聚集,再次記錄了這兩人的人生中,某一天的歲月印痕。

 

其實這系列電影的特色很多,像是都不是流水帳的紀錄這兩個人18年的過程,而是透過三段這兩個人的某一天的時間,並且利用他們之間長時間,不間斷的互動與對話,來讓觀眾了解他們在這18年的歲月流逝中,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。那些不停止的對話,都是一種交代,一種討論,一種辯白,以及濃濃的情感包覆在裡頭,看似淡淡的,卻又無比深刻的厚重,讓人看完之後仍有餘音繞樑的感覺。

 

這系列的電影也有很多特色,首先故事來源是導演兼編劇的自身經驗,但實際上並沒有如此浪漫,而另一位當事人則無緣見到第一部的上映,那第二部之後的故事,則是融入男女主角自身對於這九年後的生活體驗,與導演共同創作出來的,也因為這麼的真實又自然,第二部劇本才入圍了奧斯卡提名,也算是一個特別的創舉吧。

 

而隨著再一次九年的過去,為了忠實呈現兩人的變化,第三部在拍攝時並沒有刻意美化或裝飾,讓這部片呈現出另類的紀錄片風貌,兩個步入前中年期的主角在螢幕前很自然的展現自己現實的狀態,男女主角雖非真的情侶,但互動的默契十足,在加上融合兩人各自這十八年來的生活體驗,對愛情與人生的看法交互撞擊出有趣的故事,似真非真,而且前後還能互相呼應,在第一部時,女主角覺得十幾年後的自己,會能更全然接受對方的一切,但在第三部則是因為累積太多的壓力沒有宣洩,開始懷疑這一切是否是個錯誤,但就在爭執之中,有了溝通,也成了往下一個人生階段的臺階。

 

雖然有些夢幻的破滅,卻也深刻的反應環境與時間給人的改變,男女主角也會互相自嘲自己的老去,不安,恐懼跟遺憾,讓虛實的界線模糊了,隨著十八年的歲月過去,雖這兩個人只存在於螢幕中,但彷彿有著自己的生命在延續著。

 

不知道九年之後,這對螢幕情緣,還會是怎樣的發展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kyhunman 的頭像
    skyhunman

    sky看電影

    skyhun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